【专访】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劳经学院校长奖学金获得者付佳

  

 

  付佳,劳经学院2011级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2013-2014学年校长奖学金获得者。准备采访付佳师姐的时候,她正在劳经学院办公室认真地整理着文件。已经成功保研到本校劳经学院的她,现在在学院办公室做着全职工作,认真,随和且开朗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随着采访的进行,学姐向我讲述了这三年多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的种种经历与收获。面对未知的可能,或许曾迷茫,但不要紧,慢慢来,只要充实地过好每一天,终会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一条路。

  用心,不畏艰辛只为爱

  大一伊始,付佳师姐成为了班内团支书,直至现在;同时又选择加入了劳经学院学生会实践部,通过认真努力地工作,赢得了威信,也提升了自信,于是在升入大二后,她成功担任了实践部的副部长。在任职副部长的期间,师姐负责组织了两个大型活动,其一是启铭课堂,每学期要组织三次成长课堂讲座。为了让同学们能与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经理尽快地进行学习与面对面交流,身为副部长的付佳师姐每一次都要亲自与企业相关负责人联系,还要安排好教室。而在每学期举办一次的“校园名企行”活动中,从组织各班同学,筛选同学参与活动,到订校车,联系企业负责人,事无巨细,也都要由付佳师姐一手操办。

  同时期,新兴的劳经辩论队中也出现了师姐的身影。当时辩论队刚刚创建不久,体制还不够完善,而身为辩论队指导的付佳师姐,在每一次发布新辩题之后,会带领队员分析辩题,查询资料,虽然不能以辩手的身份上场比赛,却未有丝毫保留,竭尽所能,最终,带领劳经辩论队,在由安工学院举办的“十院联谊”辩论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讲到这里的时候,付佳师姐的语气中流露出了满满的自豪感。

  当被问及这些学生工作带给了师姐怎样的收获时,她用两个词来概括:一个是认真,另一个是倾听。认真地去做好每一件事,不论大小;倾听上级布置的任务内容,了解自己的任务;倾听下属对于任务的困惑,去竭尽所能给予他们帮助和已掌握的资源,推动工作高效快速地进行。

  付佳师姐如是说:“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并不是你是不是按时完成了你的任务,而是你是不是分配好了任务给你的下属,我觉得在接到一个任务最开始的时候,你要先搭起大的框架,再往里面添这些血肉,你的框架搭完了,你就知道,什么时间节点,什么任务交给了谁,他就可以完成。而不是说,先把自己手里的活忙完了之后,然后才发现我没有给他们分配任务,那这样的话就浪费了双方的时间。”

  坚持,任尔东南西北风

  “2次一等奖学金,1次二等奖学金,1次三等奖学金,2013-2014校长奖学金、2013-2014国家奖学金;平均绩点3.98,排名年级第二;平均分排名年级第一。”在这些丰厚的荣誉和傲人的成绩的背后,不仅仅是付佳师姐所说的:“其实我的学习方法,感觉和其他同学的很相似”,更多的,还是对于看似平凡的小事的不懈坚持:步入大学课堂之后,就没有逃过一次课;上课一定要坐在教室第一排;课上坚持记好笔记中的每一个字,听清老师讲的每一个字;课下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课堂中老师提及的看似简单的专业词汇,如果不懂,要立刻想尽办法弄明白,上网查,绝不拖沓……“另外一直在坚持的一项就是,从大一开始到大三下半学期坚持每天晚上6:3--8:30上晚自习,因为这个时间段对我来说学习效率最高”。这一切看似再简单不过,却少有人坚持做到底的小事,师姐却做到了,这不禁让我对她又多了一分敬佩感。

  除了学习生活,工作生活,在业余时间里,师姐还积极参加了许多志愿活动,她这样评价自己的校园生活,“虽然不多,但追求了自己想要的那部分。”她参与的场地服务志愿者活动,总共累计136个小时。其中,给师姐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两个,一个是在打工子弟学校以支教形式助教,每周末去两个小时,给初中的学生们,辅导各种考试科目,在父母无法长久陪伴他们的时候,每个星期为他们送去爱心,就这样,坚持了整整一个学期。另外一个是在地处鼓楼的红丹丹心目图书馆,为失明的小朋友们录音频读本,师姐坚持了一整个学年,在经历了持续的培训和正音环节之后,最终录了一本长度为1080分钟的少儿读物,为盲胞们送去了温暖的声音。另外师姐还参与了劳经学院的服务站点式志愿者服务活动,譬如去丰台区北京汽车博物馆以及老舍纪念馆当志愿者。

  当然,不得不提的还有每一年师姐都坚持参加的阅读经典的活动,她细致书写的读书笔记,在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比赛中,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各一次。

  诚然,坚持——这个词看似如此平凡,甚至已经被很无数人无数次地提及过,然而,真真正正地做到的人却寥寥无几。但付佳师姐却做到了,这个品质带给她的也不仅限于这些荣誉,这些经历,更多的,是一种不畏惧压力与困境的态度。面对压力,被评价为“结果导向性很强”的师姐,坦然称自己“很明确自己想要什么,而且抗压能力很强,哪怕要走的这条路再崎岖再曲折,也要不辞辛苦地走这条路。”

  不难想象,在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同时,又要兼顾学生工作和校园活动,是十分不易的。然而付佳师姐却做到了,对于如何进行时间分配这个问题,师姐笑谈:“虽然每天过得很累却很充实,不论有多少学生工作在做,都要保证每天有两个小时用来学习。当然年轻的时候(笑),也参加了129合唱,团体操和啦啦操,这些活动都会占用晚上的时间,但它并不是一练就练到熄灯,所以每天还是要坚持学习两个小时。”师姐还分享了时间分配的小技巧,对于重要的,系统的,且需要规划的事情,譬如做数学题,需要用一个整段的时间来完成,而对于五分钟就可以搞定的事情,可以穿插在一些事情之间来完成,譬如课间背几个单词,路上读一些东西,利用零碎的时间,办零碎的事情,学零碎的东西。这样才能更加井井有条,不慌不忙地完成任务。

  责任,青年有志不退却

  在大三上学期,参加的爱尔兰公费交换,教会了付佳师姐一种生存技能:在陌生的环境里和一群陌生的人,用陌生的交流方式,还要能够快速地完成任务。我不禁讶异,师姐是如何做到的。师姐告诉我,“首先你要先明确你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再想要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达到这个目的,然后在你想途径的时候,一定要“狡兔三窟”,这是说,你在寻找途径的时候,途径不要只想一个两个,最好要想三个以上。因为在和外国同学交流的时候,你们的思维不在一个平面上。你会觉得用中文和中国同学对话,只需一分钟,就心知肚明;但是跟外国同学交流,五分钟、十分钟才能说清楚,你会感到郁闷沮丧,但是想想终于达成了终极目标,又觉得努力是值得的。”

  最后,师姐向我分享了她的实习经历,实习次数看起来并不算多,但是可想而知,每一份实习,付佳师姐都精益求精地去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大一在新东方做助教的时候,会为学生们建好公邮,每天都会上传笔记,回顾要点;大二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做行政助理的时候,尽管只是简单地录入电子版材料,却懂得了“宁愿慢也不能错”的道理;大三在新东方总部做员工关系实习生,与团队合作,认真仔细地完成了档案整理的工作;今年的八月底,在万宝盛华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终于接触到了曾梦寐以求的猎头的工作,成为了一名猎头助理,然而在工作中却猛然间发现,原来这并不是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在做实习工作时候,并不是每一份都尽如人意,如同自己想象的一般完美而充实,然而,哪怕只是做一个实习生,也要认真仔细地去完成分内工作,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不退却,从中收获的远不只是酬劳,而是这种担当起责任的当代青年的处世态度。

  然而拥有出国交换经历和充实的实习经历的付佳学姐,在即将毕业之际,却没有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或是出国深造,这不禁让我感到疑惑。然而,付佳学姐却说,一开始是想出国深造的,考虑时间成本也是出国读研更加合适,但是最终却因为想陪伴在母亲身边,照顾她,安慰她,帮助她度过现在被病症困扰的时光,遗弃了一直以来信奉的时间成本理论,抛开了一直以来努力准备的各种英语考试的成绩,放弃了一直以来认为最适合“路”,只为了肩膀上担负的对于父母的责任,最终,踏上了保研之路。

  前行,花自慢慢开

  在采访的最后,付佳师姐向学弟学妹们说了这样一段话,“很多学长学姐告诉你们,大学是你们最后一次可以随心所欲,你们最后的伊甸园,我觉得这句话是真的,你们一定要抓住大学最后的这四年,做你们最想做的事情,完成你们最想完成的心愿……你自己心里想的可能不一定是最适合你的那条路,你会在大二大三的时候,慢慢的发现,你走的那条路,可能并不是你最开始想走的那条路,而是在这几年的磨练当中,最合适你的那条路……怎么说呢,其实就是‘船到桥头自然直’吧。”听起来一句云淡风轻的“船到桥头自然直”,然而这背后,伴随着的却是付佳学姐近四年来,在各个方面的用心、坚持和责任,她已然在成长的分叉路口做出了美丽的抉择,走上了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条路。而我也相信,她将在这条路上,勇往直前,让生命之花绚丽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