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院开展了新一期的亦师亦友栏目。本期的亦师亦友我们采访了两位社会工作专业的老师。通过两位名师对相关专业的不同经历和角度,向同学们介绍社会工作专业,解答与分享同学们的专业疑惑,带同学们认识一个截然不同的社会工作领域!
第一位我们请来了孟洁老师让大家来大概了解一下社会工作专业。
孟洁,毕业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社会工作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优势视角理论与实务研究、社会工作理与实务本土化、儿童与青少年社社会工作。
Q1
您觉得对于我们刚接触社会工作的同学,社会工作这个专业最大的学科特点,主要学习内容,发展前景和就业方向是什么呢?
A1
关于专业学科特点:社工这个专业学科,我觉得它最大的专业特点有科学性、整合性,实务导向性和积极影响。
关于学习内容:首先,社工具有科学性。社会工作专业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需要我们专业理论建构、实务方法与模式等整体知识体系具有客观性、可操作性、规律性和逻辑性等。第二,社工具有整合性。而在多元社会的背景下,社工专业所面临的挑战非常大,而这就需要学员不断地汲取不同专业学科的知识作为参考,同时加以整合,以便运用各种不同的理论与技巧去完成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发展任务。在实际生活中,通常一个社会工作者会同时兼有社会学、心理学、法学、行政管理、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第三,社工具有实务导向性。社会工作是以实践为核心的助人专业,专业的目的、知识的建立、专业人员的教育与培养等最终指向都是回归社会,以实践解决人与社会的问题与需要。而经过社会工作者的不断实践累积出的实务智慧,经过系统的研究会变成科学理论知识的一部分,促进专业的成长与发展。所以,实务是社工专业中最为突出的特点。最后,我认为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本身,乃至整个社会都是有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的。
关于发展前景和就业方向: 社工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方向是很明朗的。近年来,国家一直致力于推进社工专业的发展。它的就业方向可以是专业的社工机构,一些NPO组织,也可以根据不同的领域,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比如社会工作者也可以在企业、基金会、民政、司法、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团体、公益团体等从事心理咨询、教育、公共事业、辅导、矫正等工作。
Q2
身为社会工作学科的老师,您对大学生专业选择上有什么建议吗?
A2
对于大学生的专业选择,我建议大家以个人兴趣和实际情况为主,我认为个人兴趣是你从事一切工作所需的起始动力,如果你对你的专业或者未来的工作方向非常有兴趣,那这就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推动力量,可以引领着你一直在这个专业上面做出更多的事,不断深入和探索,实现自己的梦想。但也得结合实际情况,这可能涉及到同学的个人具体情况与专业选择是否契合的综合考虑。每位同学的考虑点和条件不同,可能会有不一样的选择结果。
总得来说,我会倾向鼓励同学以自己的兴趣为主,因为能够选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未来从事喜欢的工作是一件非常有幸福感和成就感的事。
Q3
了解到老师您也是刚刚开始接触到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教学,您觉得我们大学生开始在学习专业课程上,有什么入门课程的方法和课堂上更好学习专业课的小技巧吗?
A3
就专业课的学习小技巧而言,我有几个建议推荐给大家。
首先,我们要认真听专业课,与老师进行积极互动,提问和反思。因为课堂面授的课堂其实是一种最直接的学习方法,这种与老师在课堂上互动所收获的知识是其他的方法无可替代的。
第二,我建议同学们去阅读一些专业的书籍,跟自己的课程结合,这样的话可以有更多的反思,有了反思,同学们可以再去书本上,寻求更多的答案,这样有助于我们在专业深度上面的学习。
第三,我建议同学们充分利用我们现在的网络和多媒体资源,在互联网上有非常多的一些公开课或自媒体公众号,他们会给我们分享与专业有关的知识和信息。这些信息是多样化而且非常有趣的,可以扩展我们的视野,同学们可以以这种多方面的渠道去获取不一样的专业知识。
第四,我推荐同学可以关注我们院社工系推展的一系列的活动,因为现在社工系有一些比较公开性的活动,例如“创益同行”读书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同学们可以分享专业相关信息,听取不同人对专业的独特理解,这可帮助同学们扩大知识面或学习一些小技巧。
Q4
最近了解到有很多同学想知道社会工作的具体内容,但苦于没有途径,身为社会工作的老师,您有什么推荐的入门书籍吗?
A4
书籍推荐:
《一次读懂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入门》(罗伯特亚当斯)
《守望与开新:近代中国的社会工作》
《坚守信念:给社工学生的30封信》
《社会工作导论》王思斌(第三版,2021)
《社会工作理论——处遇模式与案例分析》(宋丽玉)
《社会工作实务技巧与指南》(第十版)
接下来我们邀请了吕新萍老师带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社会工作专业研究发展方向。
吕新萍,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北京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工作教育、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非营利组织与社会发展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民政部项目等。
Q1
看到您研究了青少年与家庭社会工作方向的课题,请问您认为社会工作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怎样能够更好的利用社会工作所学让家庭关系更加和谐呢?
A1
社会工作专业有很多的课程与实践是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认识家庭与社会的,例如《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自我认知与成长》、《社会学》、《群体工作》等课程,以及一些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活动。这些课程和活动能够帮助大学生通过学习和实习,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了解家庭的基本结构与关系特点、家庭生命周期、家庭沟通模式等,逐步提高自己的自我觉察与反思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等,从而让自己的家庭关系更加和谐、人际关系更加健康。
Q2
了解到您参与建设了香港青年基金会“成长向导——城市外来青少年同行计划”,您认为社会工作这个学科带来的社会意义有什么?
A2
社会工作学科是一个有温度的学科,它的基本出发点是对人的关怀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社会工作常常讲“助人自助”、“用生命影响生命”,就是指通过关怀的态度、科学的理论、专业的方法,促进人和人之间以及社会不同人群之间达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扶助,从而使整个社会更加温暖、更加包容、更加和谐。
Q3
了解到您有很多实践服务的经验又有许多科研成果,您认为社会工作专业参与科研与社会服务实践有什么不同的意义收获吗?
A3
我们在大学里学习的很多知识是理论知识,对人和社会的认识是相对比较理想化或侧重在某一个方面的。社会工作专业的科研和社会服务实践让我们有机会走近一个个真实的人,走近特点各异的人群,走进风格迥然的场域,通过亲身的观察、调查、接触和体验,去了解人和社会的多面性、复杂性和生动性,获得更全面、更真实、更深刻的认识与感悟。
Q4
您最近有读过一些文章或者书籍吗?能给同学们推荐一些书籍吗?
A4
我最近在读项飚(牛津大学人类学者)的一些文章和著作,例如青年志Youthology对他的专访“城市新穷人不是经济穷人而是意义贫困”,以及对谈著作《把自己作为方法》等。另外我还在重读一本老书《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等书籍。这两个作者的书和文章我都十分推荐,比如《全球猎身》、《中国大历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