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劳动经济学院劳动经济系支部在博纳楼340会议室召开了“红袋子午餐会”,劳动经济系青年教师刘潇进行了论文分享。劳动经济系教师黎煦、牟俊霖、李雅楠、李竞博参加了此次午餐会。
刘潇分享的论文题目是“Scarcity in Medical Resource and Inequality in COVID-19 Fatality Rates: Evidence Based on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Wuhan, China”。论文基于武汉某家医院收治的1,502名患者的病案数据,研究了健康结果如何受患者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以及政策环境所起的作用。研究证实了在大流行期间迅速提高医院能力和医疗资源供应对解决不平等问题的重要性。而后,与会老师围绕社会经济地位的测量、结果的解释机制等话题展开了热烈深入的讨论,提出了论文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本次会议是劳动经济支部举办的第十次“红袋子午餐会”,也是本学年最后一次“红袋子午餐会”。讨论在热烈氛围中结束,老师们相约下学期继续开展学术午餐会活动。
“红袋子午餐会”意在鼓励教师们利用午休时间聚餐畅聊教学感悟与研究进展,听取同事们围绕教学和具体研究的针对性建议,收获了一个个有用的“红色锦囊”,助力教师发展。前九期的分享主题包括“外文文章写作和发表的几点思考”(黎煦)、英文文献分享及研究设计讨论(何勤)、人力资本积累、内生增长与不平等(牟俊霖)、人工智能的决策替代与社会缓冲(李晓曼)、最低工资的制定和调整:基于上海和广东的双案例政策研究(张成刚)、机器学习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李雅楠)、生育如何影响迁移?多孩生育对农民工留城决策的影响(徐凤辉)、人口老龄化、人力资本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李竞博)、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长期变动趋势(陈基平)。
红袋子午餐会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