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上午,劳动经济学院举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科学学科建设方案”座谈会。中国人民大学原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董克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原成人教育学院院长、劳动经济学院教授安鸿章等十余名校友代表莅临座谈会,劳动经济学院罗楚亮教授、李晓曼副教授参加座谈会,劳动经济学院党委书记何勤教授主持座谈会。
何勤对各位校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感谢各位卓越的校友对学院发展、学科建设提出的宝贵建议。她表示,劳动经济学院学科发展大有可为,学院是金字招牌,校友是金名片,一方面学院通过校友促进发展,另一方面学院发展给校友带来更多的品牌和资源效应,双向奔赴形成荣誉共同体。她为校友们介绍了现有的博士点,希望校友们多多宣传推广,并介绍了学院的专业建设、学科发展体系、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情况,希望校友们献计献策,助力学院的高质量发展。
罗楚亮从历史积淀、基本情况、最新成果三方面介绍了劳动经济学院发展情况,并欢迎校友们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科学学科建设方案提出宝贵建议。
李晓曼详细解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科学学科建设方案。她围绕学科建设的背景、目的与意义,学科体系建设的学理基础,学科建设的总体方案和特色,分专业建设的要点和亮点四个方面,具体阐释了进行劳动科学体系建设,是为了化散为聚、明晰各专业亮点,进行学科特色凝练;寻民生之切,答时代之问,助力学科服务强国建设;明未来方向,破发展困局,数智赋能学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科学体系建设的学理基础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战略使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科学体系,聚焦“三全”(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全情境)视角下的劳动问题。她最后分别诠释了不同专业建设方案的要点和亮点。
与会校友逐一分享了难忘的求学经历和对母校及学院的深厚感情,他们始终铭记恩情,各尽所能,以实际行动回报母校,为学院的发展贡献力量。
董克用回顾了劳动经济学学科建设的缘起与历史,并针对学科评估对学科建设的影响、学科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的关系等方面,提出宝贵而中肯的建议。
安鸿章针对学科与专业的关系、学科分类标准、人才培养、中国劳动科学体系构建、劳动力资源界定等问题,提出宝贵且独到的见解。他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科学学科建设方案的撰写提供了很多宝贵资料。
其他校友围绕劳动科学学科建设与市场要求,学科发展与就业导向,专业发展与技术创新的融合,深化拓展校企合作,行业发展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辩证关系,社会工作专业与社会治理领域,劳动经济学院学科的未来发展等话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劳动经济系校友孟续铎、李付俊,劳动与社会保障系校友唐宁翔、杨岚,人力资源管理系校友罗冬、周金荣,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发展系校友刘晖,劳动关系系校友崔艳,社会工作系校友梁肖月、陈雪,人口经济研究所校友宫倩楠等校友代表受邀参加了座谈会,其他返校校友也积极参加了座谈会,畅叙当年情谊,共话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