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院开展适度劳动与职业健康分会第十一届年会经验分享会

11月28日下午,劳动经济学院开展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适度劳动与职业健康分会第十一届年会经验分享会。本次活动由2022级博士研究生董晓雨分享年会主旨报告,由2023级硕士研究生张岩涛汇报年会参会论文与交流经验,劳动经济学院多位本科生、硕士生与博士生参与此次会议。

董晓雨从主旨报告与在座同学展开讨论,在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适度劳动与职业健康分会第十一届年会会议主旨报告中,赖德胜教授针对适度劳动与生活品质展开讨论,为适度劳动的研究带来新的思路;何勤教授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劳动者工作时间的关系展开讨论,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并非越先进越迅速发展越好,而要与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水平相互匹配、相济互促;此外董晓雨以张抗私教授的报告——儒家文化、努力意愿和劳动供给为例,指出“文化”与“观念”因素在适度劳动的前因中的作用正与日俱增。

随后,张岩涛同各位同学汇报了参会论文撰写经验。他指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健康中国规划广泛深入实施的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如何与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民生福祉的增强相济互促仍待深入探索。而他通过CGSS四期的混合截面数据发现人工智能技术与劳动者身心健康之间存在着“先促进后抑制”的“⋂”型关系,而与劳动者身心健康不平等间存在着“先缩小后拉大”的“U”型关系。研究结论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劳动者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协同、缩小不同群体间的健康不平等问题提供了有益启示。此外,张岩涛就如何进一步聚焦研究问题、凝练边际贡献与进行更有深度的文献综述撰写与在场的同学进行了交流沟通。

会议感受

很荣幸能够参加本次经验分享会,分享会从专家学者的主旨报告、论文分享以及与会交流三个方面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通过这次会议我了解到适度劳动研究中的前沿方向,以及如何进一步聚焦研究问题、凝练边际贡献与进行更有深度的文献综述撰写,进一步提升了我的学术兴趣与学术素养。

——劳动经济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 王毓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