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院举办第四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论坛暨专业建设研讨会/专业周年会

10月20日,在2024年校友值年返校之际,劳动经济学院举办第四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论坛暨专业建设研讨会/专业周年会。上午,论坛开幕式在博远楼天朗厅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鲲鹏教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局原局长、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唐霁松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本次论坛以“数智化转型下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邀请了设立劳动与社会保障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高校教学分管领导、系主任以及杰出校友代表莅临论坛,旨在加强数智化转型下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劳动经济学院罗楚亮教授主持开幕式。

李鲲鹏详细介绍了首经贸的历史沿革与发展成效,同时阐述了劳动经济学院的学科特色与发展方向。他指出,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中,AI科技正在成为各行各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内的各专业建设都将面临新机遇、新挑战、新发展。本次论坛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结合,呼应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职能,对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唐霁松以“优化数字社保服务,推进社保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题发表了精彩演讲。他强调,要以数据共享创新服务模式,提高获取社保待遇的资格认证水平;要以数据分析支撑科学决策,推动社保经办精准施策;要以数据应用赋能智慧管理,保障社保经办安全高效;要以信息技术覆盖经办全流程,提升群众办事便捷体验;要以数字化手段破解经办难题,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术研究。


在圆桌论坛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郭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魏浩教授、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王丽珍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骆南峰教授及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龙玉其教授分别就其所在高校的专业建设情况进行了发言,校友代表北京东方慧博人力资源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人力资源行业校友会会长罗冬,北京鼎源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人力资源行业校友会副会长周金荣,北京市委宣传部国有文化企业综合管理处副处长唐宁翔分别就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议。







10月20日下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立31周年及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立25周年的专业建设周年会暨校友交流研讨会在博纳楼229会议室举行。来自各行业的校友代表及业界专家罗冬、周金荣、唐宁翔、帅炜玥、杨岚、范硕、王佳偎等出席座谈会。劳动经济学院副院长江华,人力资源管理系教师代表张杉杉、陈晓易,以及劳动与社会保障系教师代表李慧、王永梅、张书博、张怡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人力资源管理系党支部书记毛宇飞及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张立龙主持。






毛宇飞主持上半场研讨会。校友和教师代表围绕“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行业前沿洞察”“数字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转型的现实困境及机遇”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校友们结合自身所在行业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在数字化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转变及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在业务流程再造、咨询顾问角色、非标准劳动关系、零工市场管理、国有企业中长期激励等领域,仍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他们建议学院应加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课程开发,注重培养学生在“软硬技能”方面的全面发展,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研讨会下半场由张立龙主持。校友和教师代表围绕“人力资源行业校友会、劳动与社会保障校友会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等议题进行了交流。校友们对学院现有的校友活动和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达了强烈的归属感。他们提议,未来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促进毕业生与在校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在校生更好地了解职场环境,进行职业规划。校友们表示愿意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在实习实践、职业生涯规划、求职经验分享等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


研讨会最后,江华做了总结发言。他表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关联紧密,对应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职能。两个专业的联合会议是一次创新尝试,不仅为校友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也为在校师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平台。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得益于校友和师生们的共同努力,期待明年大家继续为学院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言献策,共同促进学生的高质量就业。



本次论坛暨专业建设研讨会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学科建设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各高校专家分享了专业建设的经验与思考,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议。校友代表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进一步明确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在数智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劳动经济学院将推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专业人才、促进国家高质量充分就业和社保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