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教师谈教学】詹婧:以学生为本 以实践为师

  转载首经贸新闻网:

  /

  詹婧经济学博士,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讲《劳动关系学》、《比较劳动关系》等课程。工作六年来学评教成绩优秀,课程受到学生欢迎,并获得2009年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2013年我校第四届优秀主讲教师称号。

  记者:您所教课程特点是什么?您是怎样备课的?

  詹婧:我目前主要讲授《劳动关系学》,这是劳动经济学院的专业必修课,3 学分,课程容量比较大,理论性较强,内容比较庞杂,涉及到的学科领域也比较多。由于这门课程要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每次上课我会从学生的专业角度出发,了解他们对课程的需求,相应地选择案例、讨论题等教辅材料,将课程内容与他们的知识储备和专业要求相契合,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记者:您讲课效果比较好,主要经验是什么?

  詹婧:说到我讲课的方法,一方面,我认为教师本身要深刻理解讲课的内容,用心准备,《劳动关系学》课程虽然理论难度比较大,很多章节内容看起来都比较枯燥,但是细细品读,它仍然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我们可以用很多实际案例来解释和阐述理论难点。另一方面,我想就是通过对课堂的把控,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授课参与度。课堂教学是个互动的过程,老师首先要作为投入的主体发挥作用,上课铃一响,就要把疲劳和烦恼暂时放下,积极主动、热情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把教学内容有节奏有步骤地传授给学生。

  记者:您怎样发挥课堂互动和实践环节的积极作用?

  詹婧:这几年,学校和学院有很多项目在支持老师们进行实践教学尝试,我也在努力把实践环节融入到教学中去。一方面,争取每次课留出一点时间,给学生一些案例和讨论题,全班展开讨论,鼓励和肯定学生互动。另一方面,每学期我会安排一次相对比较大的实验教学内容,比如“工会主席直选模拟”、“劳动关系协调员职能模拟”等,这些活动通常需要花3至4次课来进行,课下准备大概也需要2次课时间。虽然花的精力要比传统授课大得多,但是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保证模拟内容的准确性,学生要大量查阅资料,亲身投入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传统讲授方式。

  记者:您怎样理解“教书育人”?您是怎样做的?

  詹婧:实际上,现在的学生在很多方面都很优秀,他们年轻、精力旺盛、学习能力强、获取新知识的速度快,我一直担心所讲课程学生不满足,或者觉得陈旧,因为这种紧迫感和对课堂的敬畏感,所以我得一直努力,不断提升自己。所谓“教书育人”,其实是教学双方不断相互鞭策和提高的过程。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我自己也做过学生,深知教师的鼓励和赞美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有多么重要,冷漠和苛责又会如何伤害他们的自信心,所以我始终觉得教师在课堂上要谨言慎行,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另一方面要用心教学,这两点都是很难量化考察的,但是学生能感受得到。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我认为一位优秀的大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素养可以概括成为两个主要方面,一是自身学术素养和知识水平要不断提高,将学问科学准确地传授给学生。二是好老师得做一个诚实守信、正直向上的人,用这些高尚的师德感染、培育青年学生,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建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