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讲座”第42讲 主题“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富兰克林传》与资本主义精神

  5月18日下午,劳动经济学院在博学楼304举办了第42期通识教育讲座,主讲人为中国政法大学王楠副教授,演讲主题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富兰克林传》与资本主义精神”。

  

  讲座开始,王楠老师首先援引魏则西事件,指出现在的医疗体制监督不完善。不过,从另一方面看,商业社会的有序运行,并不能单靠监管,它需要落在个体的道德责任与伦理精神上。而《富兰克林传》恰恰概括了这样一种人生理念:“赚钱,永不止息的赚钱,但赚钱并不等于抢钱。赚钱是一种伦理道德,是用社会道德去警醒他人。”

  在讲座过程中,王老师旁征博引,同学们认真聆听王老师对“《富兰克林传》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讲解与分析。王老师讲到北美殖民地最初是一种小城镇式的社会结构,后由英格兰及其他移民组成平等的社会关系。如今的社会则是信息不对称,等级差异显著。富兰克林式的资本主义精神,将信用和信任建立在个人的德性之上,这些德性包括:追求“真”、“诚”和“正”的人生道德观念,在为人处世方面能与有道德的人建立友谊关系,杜绝虚荣及骄傲之心,依靠守时、劳动、节制带来荣誉及资本的快速增加。资本主义把合法挣钱视为人的天职和美德,强调要运用自己的善行来获取成功,这种精神气质和道德评判普遍地发生在西欧以及美国社会里。最后,王老师还分析了富兰克林的精神旨趣与自然神论的关联。

  在互动环节,王楠老师认真回答了学生提出的问题。此次讲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