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所作报告中提到“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是培养学生劳动精神的重要途径。为全面提升大学生劳动素养,推进课程思政融入劳动教育课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积极探索,通过开展沉浸式劳动教育,将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价值的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
10月9日,劳动经济学院2020级劳动与社会保障班本科生前往大兴区留民营村农训基地开展“劳动筑梦青春成长”劳动教育实践课。劳动经济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系主任江华,班主任李慧,教师张书博、赵羚雅、刘潇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劳动课程主要包括农务实践、炊事实践和参观劳动主题展览。
农务实践
首先进行第一项农务劳动——割玉米杆,工作人员为大家仔细地介绍了如何安全正确地使用劳动工具,并分配了各小组的劳动任务。每组同学内部分工有序,各组同学之间暗自较劲,虽然风很大,但也没有吹散同学们劳动的热情,场面热火朝天,驱散了秋日的寒冷。
随后,同学们来到了红薯地继续进行劳作。工作人员为大家做了简单的示范,三位男同学率先把表面的红薯藤割完,一些带梗的红薯就在光秃的土地中若隐若现。起初在挖掘红薯的过程中,大家技术动作不够熟练,导致挖断红薯情况发生,随着不断地摸索和积累经验,失误越来越少,每组同学都收获颇丰。劳动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同学们在这次劳动中充分体会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
紧接着,同学们前往豆腐作坊,工作人员演示了煮豆浆、卤水点豆腐、豆腐压制定型等技术流程,这样一桶热豆浆凝聚成香气扑鼻的热豆腐。工作人员又向同学们演示了如何使用石磨这一传统工具磨豆浆。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磨豆浆的劳动中,在看似简单的磨豆浆劳动中提炼操作技巧。都说“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虽然最终每组豆浆的浓厚寡淡不同,但体会到了在一项劳动任务中,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见证了制作全过程后,工作人员将成型的豆腐分给同学们进行品尝,此刻的自制豆腐显得格外美味。
炊事实践
临近中午,同学们开始准备午餐,在前面团队协作经验的基础上,这次同学们很快进行了适当的分工,烧火、备菜、打水、传递……一切井然有序。同行教师也纷纷加入同学们的队伍中,进行指导和协助。经过师生通力合作,大家完成了近四十人的午餐。同学们和老师们围坐品尝,聚在一起点评每小组饭菜的卖相与口味,凝聚有自己辛苦劳动的饭菜显得格外的色香味俱全。做一顿饭不仅让学生们体会到了生活的烟火气,更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参观劳动主题展览
本次活动中,工作人员带领大家参观了留民营村史馆和农具馆,深入了解“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留民营村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同学们对留民营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围在沙盘周边聆听工作人员绘声绘色地讲述留民营村的规划发展,感受劳动如何创造出了留民营村现在的美好生活。
劳动教育使学生在劳动中不断反思、感悟,逐渐形成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劳动来创造价值,收获幸福生活。劳动教育中的体验与感悟促进了学生对自我精神境界的自我提升,使其焕发出热情和力量。下一步,社会保障系将结合专业特色继续推进劳动教育实践课程,进一步创新教学育人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立德树人,劳动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