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院召开2013年秋冬季教学工作研讨会

  12月12日下午,劳经学院在博纳楼第六会议室召开2013年秋冬季教学工作研讨会,研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相关议题。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处长洪大用教授应邀参加了会议,劳经学院教师以及部分学生参加了会议。

  /

  冯喜良副院长首先致辞并宣布会议开始。接着,洪大用教授作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题演讲。为了培养具有厚重素养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能够在各行各业发挥引领作用的“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人民大学近年来进行了许多重要的教学改革。改革目标是促进侧重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性学习,具体做法是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国内学习和国外学习相结合,以探索“宽口径、厚基础、多选择、重创新、国际性”为主体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洪大用教授强调,在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重点是老师,一个好的老师能够把一个专业课程讲成一个带有通识作用的课程。此外,洪大用教授还具体介绍了人民大学实施的精实课程制度、国际交流制度、名师沙龙制度、拓展知识制度、全员导师制、课堂作业制度、小班教学制度、鼓励组织读书会等教学经验。演讲结束后,与会的部分教师与洪大用教授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和交流。

  接下来,会议分国外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经验、“经典进课程”经验分享、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分享三个环节讨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质量提升的主题。在国外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经验分享环节,范围老师介绍了密歇根州立大学课堂教学管理的经验,包括课堂大纲、课前预习、预习检查及对学生考核等。该校规范的教学管理让听众印象深刻。雷晓天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康奈尔大学集体谈判课程实践教学的经验,展示了该校对此精心的设计和过程控制。在“经典进课堂”经验分享环节,魏文一老师阐述了对大学的理念、通识教育、阅读经典的体会,强调“大学不是企业”、“学术不是商品”、“教师不是技工”、“课堂不是车间”。徐静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她在“经典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阅读书目是如何列出来的,她深切体会到经典进课堂对老师的帮助比学生要大,是对老师知识结构的修正和完善。毛畅果老师以“学生自我探索之旅”为题,分享了在经典进课堂项目中,她在评分比重、阅读书目选择上的具体做法,通过降低学生心理预期难度、成功案例的分享等引导学生读经典。毛艾琳老师以“让经典走入课堂、在经典中品味知识”为题,从中心观点、方法保障、学生反馈、对未来的期望四方面来介绍经典进课堂项目中的做法和想法。在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分享环节中,杨旭华老师通过回答为什么要体验、体验式教学想达到什么效果和如何体验三个问题来分享体验式教学的经验,希望帮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实现公共知识向个体知识内化,个体知识向个人能力转化、知识能力向个性品质升华,也即帮助学生实现完整精神与生命成长的有效教学。詹婧老师以“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为题,阐述了对体验式教学法的理解,提出体验是一种手段,重点是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创新等主体精神。边文霞老师分析了考试的总结性功能、诊断性功能和导向性功能,提出考试要把分数稀释到日常学习中,以能力为导向,以充分体现考试的三大功能。

  在接下来的系主任论坛中,社会工作系主任吕新萍老师认为教育应该回归常识,理想中的教育,是一个整全的价值观教育而不是一个意识形态灌输,应该是一个生命的教育而不止是一个职业教育或者是一个工具主义的教育,应该是一个公民教育而不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教育。在此基础上分享了实践教学中的经验,和学生一起去思考,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去思考。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朱勇国老师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点提出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培养方式应立足于市场的现实需求,教学中重视实践以提升学生市场竞争力。劳动关系系主任王晶老师总结了该系一年来的专业建设工作成果,包括以学生为本的工作内容设置、推动全元导师制、倡导集体谈判大赛、引进优秀中青年教师等。她提出要培养以通识教育、实践教学为基础的重视学生的品质形成和能力建设的队伍,目标是培养博学、善行、谦逊、自律勇于担当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合格的社会人。

  最后会议举行了学评教优秀教学效果颁奖典礼,12位老师获得学评教优秀教学效果奖,2位老师获得专业英语优秀教学效果奖。孙博老师、牟俊霖老师和魏华颖老师作为获奖代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