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学院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为了进一步营造良好科研氛围,激发师生科研热情,积极促进科研高质量发展,劳动经济学院将进行科研成果系列推介系列宣传报道。本期我们聚焦盛亦男老师作为第一作者所著论文“宗族文化对流动人口城市创业的影响”,该论文在国内权威期刊《人口研究》2023年第4期发表。
论文作者
盛亦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尚佳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郑浩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论文简介
流动人口是城市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和不可或缺的力量。流动人口在城市创业不仅能拓宽自身就业渠道、提高自身工资收入、提升自身市民化意识、增强自身社会融合能力,还可以提高城市的经济发展活力。因此,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流动人口创业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议题。而中国传统宗族文化源远流长,是数千年来积淀的丰厚文化遗产。以血缘和亲缘为基础的宗族文化持续影响着个体的各种行为决策,其对流动人口创业行为的影响同样值得研究。
中国正处于从乡土社会向城市社会快速转型的过程中,进入城市的流动人口仍然秉承其流出地的宗族文化特征。那么,传统宗族文化对进城流动人口创业以及实现创业效果是否会产生影响,又会对不同的创业类型产生怎样的差异化影响?宗族文化与城市正式制度对流动人口创业的影响会呈现怎样的互动关系?如何在不同城市的制度环境下帮助流动人口进城创业并实现创业效果?为回答以上问题,本文使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考察宗族文化对流动人口创业的影响。
研究发现,流动人口流出地的宗族文化有利于推动其在城市做出创业选择。就作用渠道而言,宗族文化通过形成家乡社会网络和构建社会信任模式促进流动人口在城市创业。就创业类型差异而言,宗族文化促进流动人口选择生存型创业,但是会阻碍机会型创业者实现创业效果。此外,城市正式制度与宗族文化对流动人口创业的影响存在替代关系:当正式制度发展水平落后时,宗族文化可以依托非正式权威,使流动人口借助广泛的社会网络和宗族内部的社会信任显著提升创业概率;当正式制度逐渐完善时,城市完善的信息来源、高水平的市场化以及丰富的信贷渠道等将替代宗族文化对流动人口创业的促进效应。
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第一,发挥家乡网络社会组织平台的桥梁作用,为成员提供真实信息和资源保障;逐步改进老乡会、家乡商会的注册与管理机制,促进平台有序发展;借助老乡会和家乡商会的平台开展活动,为流动人口提供技能培训,畅通与流动人口的沟通渠道。第二,鼓励流动人口积极参与各种社区活动,增加与流入地居民的互动交流,扩大社会交往范围,提高流动人口对城市居民等宗族外部成员的信任程度,突破同宗族信任模式;在城市完善社会信用制度,建立更加公平、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提高经营绩效,促进创业企业持续发展。第三,一方面,正式制度建设需要长期积累、难以一蹴而就,因此针对正式制度尚不完善的地区,应积极发挥政府对宗族文化等非正式制度的引导作用,激发宗族文化对创业的促进效应;另一方面,城市应继续加强正式制度的建设,优化和完善市场监督体制与信贷制度,规范信贷操作流程,改善创业环境,实现宗族文化与正式制度的良性互动,为流动人口开展创业活动提供良好的制度基础。
团队介绍
该文章是由劳动经济学院盛亦男教授团队与专家共同合作完成。
团队负责人:
盛亦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口流动迁移,人口经济学。近年来在《Population Space and Place》、《中国人口科学》、《人口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城市规划》等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发表个人专著2部,合著4部。多年来主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委托课题、北京市教委青年拔尖人才项目等,曾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课题。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奖4项,司局级奖4项。
团队成员:
尚佳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
郑浩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